一向喜歡奈沙馬蘭的電影,即便他拍出荒誕不知其所以的《降世神通》、《地球過後》也還是愛,他在自己執導首三部電影《靈異第六感》、《驚心動魄》以及《靈異象限》觸及生死、善惡以及信仰等議題,之後的每部電影都無法再度跨越自身門檻,即便如此,後續更有不少佳作,《敲敲門》更是一種對抗未來虛無主義的痛苦磨難,最終能以「愛」作為昇華。
是的,這可說是奈沙馬蘭從影至今最為純粹的愛情電影,純情到讓人動容。
而且這種拍愛情片的形式,還真的只有奈沙馬蘭做得到。
《敲敲門》改編小說《世界盡頭的小木屋》,基本上故事後半段的主線已被全然更動,但開頭仍維持奈導一貫的高概念,小女孩將蚱蜢裝進瓶內,4個陌生人將一家人鎖在小木屋內,上帝將我們當作螻蟻一般降下災厄,哪裡都是巨大的容器,我們被奈沙馬蘭拉進一個困惑且充滿懸念的世界,並且深陷其中。
一對同志夫夫與他們領養的亞裔女兒入住賓州的海邊小屋度假,卻突然遭到4名神秘的陌生人闖入,被認定為「天啟四騎士」,要求安德魯(強納森葛洛夫 飾演)、艾瑞克(班艾德里奇 飾演)以及女兒溫(克莉絲汀崔 飾演)之中要有一人犧牲,才能夠拯救世界。
上帝創世造人,聖經裡卻也曾記載上帝降下災厄,造成嚴重死亡,如果神真的愛我們,為何又要毀滅我們?奈沙馬蘭當年在《靈異象限》丟出這個疑問,沒有解答,僅要求我們自身維持信仰,無論對神,或是對親愛之人,只要信仰就可度過難關。
直到相隔20多年後之後,奈沙馬蘭才找到答案,為何會被神毀滅,那是因為故事主角雖然平凡,但擁有純粹的善念與愛,更是接近於「神」,這才是拯救世界的關鍵。
雖是改編小說,不過《敲敲門》透過一對同志伴侶,始終讓觀眾疑惑,這4個陌生人真的不是恐同者嗎?再加上多次閃回片段,顯示安德魯與艾瑞克雖然愛得真誠,卻不見容於世,面對父母的質疑無法回答,領養小孩時只能說是兄弟,在酒吧被粗暴男子無理對待,艾瑞克也曾說「他們這樣對待我們,我們為何要拯救他們?」這是奈沙馬蘭本身在敘事上的炫技,再加上刻意用鏡頭特寫每個角色的細微表情,更能引起好奇,這些人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末日真正存在嗎?上帝真正存在嗎?
不同於一般認知上的的瘟疫、戰爭、饑荒以及死亡,由雷納德(戴夫巴蒂斯塔 飾演)領軍的「天啟四騎士」,帶著素昧平生的雷德蒙(魯伯葛林特 飾演)、莎賓娜以及亞卓安,不僅皆為不同人種,也分別代表著惡意、養育、治療和引導,他們循序漸進的推動故事情緒,其中巴蒂斯塔更是居功厥偉,塊頭大肌肉壯碩,明明看起來狠勁十足,卻能在緩慢語氣與溫柔眼神中傳遞安詳的氣息,巴蒂斯塔讓《敲敲門》變得更為撲朔迷離,十足證明他是演技最好的前摔角明星。
然則,奈沙馬蘭最後更動小說結尾,原本的故事應是艾瑞克持槍與雷納德扭打時,不慎誤殺女兒,但因為女兒非自願犧牲所以仍無法阻止末日,最終在4位陌生人相繼自殺後,艾瑞克與安德魯悲痛帶著女兒屍體上車,怨恨這個傷害純潔女兒的社會,決心一起迎接末日。
問題是,一向熱愛轉折結局的奈沙馬蘭,這次卻順順拍完整個故事,並且大幅更動結尾,原因為何?
我總覺得這應該是奈沙馬蘭對於《靈異象限》最好的回應,因為我們最好,我們最溫柔,我們的愛最純粹,偏執狂與平凡人沒資格為這個世界犧牲,他們只能是過場,我們才能實踐大義,即便女兒曾有意無意表達「可能也有很多家庭也這樣犧牲」,象徵著人類可能多次面臨浩劫,但在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裡完成獻祭,看來殘酷且悲痛,這樣的神,真的值得我們敬愛嗎?
生與死被擺置於虛無的天平上,而當安德魯決心犧牲,他並不是因為這個世界,而是因為相信總有一天,他最愛的人能與女兒共同迎向美好的未來,為了這個很有可能僅是虛無的預言,他決心犧牲自己,愛一個人才是最偉大的信仰,在他的幻覺中,他看見最愛的兩個人有說有笑展開美好的一天,即使不在這個世界也好,只要你們永遠平安就好。
亞當與夏娃為這個世界傳承生命,但為什麼,不能是亞當與亞當呢?
虛無飄渺的宇宙裡,果然只有情愛,能證明我們存在。
奈沙馬蘭也許覺得太過刻意的逆轉結局會扭曲這故事本身帶來的意義,不如就讓劫後餘生的父女,在車上聽著暢銷名曲〈Boogie Shoes〉,他們會永遠記得,這個世界曾以多場生死浩劫,只為了見證他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