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為這一類電影的共同點,都是建立在一個窗明几淨的郊區白屋裡頭,裡頭的擺設一一各定其位,不約而同地在細節裡面展露一些中產階級的生活安逸,接著讓我們將視角往旁挪移,故事總是在一個靜得不得了的廳院裡,房間乾淨整齊。讓人總生一種錯覺,彷彿你總會在回家敲門時,打開門見到美麗的妻子,對你頷首微笑,抱著一兩個小孩,整個夜晚都模糊在因為停電而失去光照,僅能用一盞燭火照亮的柔焦影像。
然而在【美國心玫瑰情】之後,早就對中產階級家庭大行嘲諷的山姆曼德斯。這次更以尖銳平穩的角度,去切割每個年輕家庭所遭遇的徬徨、困惑,而在之後所產生的不安定感,難道生活就真的那麼過了嗎?那讓人更容易想起楊德昌的【恐怖份子】裡頭,明明家境優渥的夫婦,卻因為生活的苦悶,而像台洗衣機旋孔般無可抑制的讓生命往下旋轉,墮落,直直抵達了死亡的悲劇。【真愛旅程】便與中文片名相悖,我們在故事裡頭真正所視的,不是幸福的家庭背景,即便是成熟聰明的丈夫,加上嫻淑溫柔的妻子,一份穩定的工作與安逸的家庭背景。但是,生活真的就那麼簡單嗎?
【真愛旅程】當初在理查葉慈所書寫的小說背景,則亦在美國中產階級神話漸漸瓦解的年代裡頭,探尋著幸福的真正意義。山姆曼德斯更為聰明的地方則在於,捕捉了家庭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其中諸如終於肯扮演年紀不大的年輕丈夫李奧納多,在面對一再重複的職業生涯(正巧還切合了與現實主義契合的無限迴圈),他清楚著自己的才華與聰明,絕對可以勝任更高的職位,但是現實的壓力卻告訴他,沒有背景,沒有機會,什麼都是不可能的。其中他在電影裡頭嘲諷著上司說:「妳應該看看我的上司,很適合當總裁,笑容很燦爛,腦袋沒有料。」就彷彿說了一切。
但是【真愛旅程】所展現出極大的悲劇主義,則是在夢想的追逐上所失落。
那麼說來,我寧願服膺著張愛玲的「順著階梯一步步走上黑暗」的生命悲劇,以及套用在這部電影上。他們在週而復始的生活裡頭,一直重複著牢籠般的困苦生活,每天過著簡單的日子,有優渥的家產,也有房子與孩子,但卻對生活感到巨大的空虛,年輕時候的那些夢想到哪裡去了。生命只有一次,但到了最後,卻只能低著頭妥協現實。即便他們擁有了最佳的優勢,依舊抵擋不了人性最為脆弱的癥結點,而在關鍵的轉折處,全盤皆輸。
這也是一則具體而微的破碎愛情神話,收錄著每個夫妻出軌的源頭,原來每場吵架,都會是出軌的原因。他們愛著對方,但他們在面臨巨大的爭執以後,為了擺脫那樣的悲傷,竟然也就怯弱地選擇暫時性出軌,都像是因為凱特溫絲蕾的那句「引起對方注意」。
電影裡頭有段是我很在意的地方,就是精心設計了凱西貝玆與鄰居這兩家人的存在。凱西貝玆的兒子Michael Shannon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但卻輝映了眾人的虛偽,瘋狂的與真實的,則角色互替,無法真正確立於誰才是虛偽的。順應無趣生活的鄰居一家人,則終於成為了平庸,並且虛偽的也希望男女主角,也不能逃離這樣的平庸。
山姆曼德斯的早慧聰明,雖然他仍舊年輕,但在【美國心玫瑰情】以降的電影,都呈現出他洞悉幸福神話不見光的背面,原來醜陋的,才是真實。【鍋蓋頭】是真實的假戰爭電影,【真愛旅程】的這趟旅程上,確實有真愛,但卻無法走完這趟旅程,反而只能一直承載著過度虛假的,幸福生活。
電影的結尾很令我激賞,凱西貝玆對著她的丈夫,也像是對著螢幕訴說著人性的虛偽。我們竟也就像是老丈夫一樣,關起助聽器,拒絕面對現實,知道這樣是錯誤的,且必然是可佈的,但又無法避免的,一步步走進黑暗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