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喜歡拍驚悚片的導演,都有私自對於希區考克的投射想像,而《分裂》想當然爾,就是導演奈沙馬蘭對於《驚魂記》的另類解構,提領出獸性的無比可能。
多年以來我們看過希區考克的靈魂在諸位好萊塢導演晚輩上體現,大衛芬奇極其所成拍了一部《控制》、布萊恩狄帕瑪也拍過《剃刀邊緣》,那麼從第一部電影《靈異第六感》就開始不斷致敬驚悚大師的奈沙馬蘭,在沉寂多年之後,其中還拍了兩部評價票房雙敗的大成本製作電影《降世神通》、《地球過後》,先前的《探訪》算是牛刀小試,《分裂》才是拿手好戲。
《分裂》盡情玩弄奈沙馬蘭熱愛的心理恐懼,非常扭曲,也非常真實,我起先以為,這是一個關於擁有多重分裂人格的殺人犯故事,但故事剛好反過來,這是一個人類變為野獸的故事。
是那擁有23個人格的凱文(詹姆斯麥艾維 飾演)嗎?錯了,他不是主軸,但他很重要,透過他,我們才能發現,這是一個女孩化身為野獸的故事。
凱文擁有23個人格,他抓回名為食物的女孩們,其中當然也包括受過童年創傷的邊緣人凱西(安雅泰勒喬伊 飾演),凱西自幼失怙,被叔父收養,但叔父卻是個孌童的變態,強迫凱西全裸陪他一起玩遊戲。
凱西是人,被隔離於這個世界外的人,孤獨又脆弱。
凱文又何嘗不是,全片中他僅出現一小段,大部分時間則由其他人格包括偏執狂丹尼斯、心機女派翠西亞、9歲男孩海維所支配,並逐出最主要的領導人格貝瑞,靜靜等待著「野獸」的到來。
丹尼斯與派翠西亞是眾多人格的分歧,他們照樣不見容於其他人格,他們的存在本身像是一種錯誤,讓他們格外期待著「野獸」的到來,這一個神祕不可方物的人格,卻才能夠引導他們。「野獸」刀槍不入,回歸到最原始的獸性,更有超越人類的體能,徒手便能折斷骨頭,展開一連串虐殺。
「野獸」真的存在,也真的就存在於你我的心中。
當「野獸」真正出現,也將那些平凡的女孩們殺掉,一直循循善誘的心理醫生當然也成為了犧牲品,只剩下誰?當然只剩下女主角凱西。
凱西的心裡一直都存藏著一隻可怕的獸,她從小就渴望著向侵犯她的叔父開槍,卻始終沒有下手,她被變態綁架時異常冷靜,還能夠教導其他女孩如何逃掉危難。
她不是冷靜,而是她同樣擁有「野獸」的變態性格,凱西知道凱文心裡在想什麼。
來到故事的最後,她開槍狠擊「野獸」,還近距離與這隻怪物交戰,雖然未分勝負,但當她被拯救,走出動物園,也象徵著她心裡的獸性完全被揭露,此後她也是野獸了,當女警告知她的監護人叔父已到現場準備接她,她沒回話,卻看著遠方的獅子,像是看著一面鏡子。
我本來以為,這是一個見證第24個人格的故事,其實不是,這是見證女孩的第二個「野獸」人格誕生的故事。
《衛報》的影評喬丹霍夫曼極愛這部電影,他也寫得極好,還誇「希區考克風格的恐怖與治療。」,他也看出這部電影介於毀滅與重生之間,像《驚魂記》那樣,有人決裂的死亡,必然帶來另一人的重生。總覺得奈沙馬蘭淬礪多年之後,果然再度成長,並透過這部電影宣告,他依然是活用驚悚片元素的好手。
以下透露關鍵結局,將有大雷.....
電影的最終,安排曾演過《驚心動魄》的大衛(布魯斯威利 飾演)登場,並且意有所指的講了一句「玻璃先生」,相隔十多年後,超級英雄電影已成為顯學,絕非當年提姆波頓版本《蝙蝠俠》的躲藏封閉,現在的超級英雄要像鋼鐵人、蜘蛛人或是美國隊長,完全成為一座城市的英勇象徵。
過去的超人類,就像「玻璃先生」或是大衛一樣,帶來的是絕望與恐懼,但現今擁有24個人格的凱文卻透過媒體宣傳,成為另類的黑暗英雄,這不是與我們現今的流行文化相符嗎?當年的奈沙馬蘭看得遠,提前講出《超人特攻隊》、《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或是《黑暗騎士》裡面那種「英雄需要反派,才能共生。」如今又更進一步,預見超人類所帶來的災厄,非常巧妙精明,好看極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