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是我當時在台北電影節首映之後,所寫給台北電影節的。也被海角七號的宣傳官方將這篇文章借走,拿去宣傳,雖然我不清楚這部電影的票房飆這麼高,我當時所寫的這篇文章有沒有什麼影響,或許有一兩個人看到我這篇文,就跑去看了【海角七號】,但可能也只是我的想像。

總而言之,恭喜這部電影,成為今年最賣座的電影。

台灣製造-海角七號〈Cape No.7

 

 

  國片是需要一些活力的。


  我實在不覺得國片要普遍建構在一種孤寂憂冷的情緒當中,當絕大多數的國片都是探究人群疏離與寂寞,這其實並不是不好,但我們仍需要另一場型態的電影環境,充滿了熱情與活力,積極發展出陽光的一面。


  而【海角七號】在任何一個層次來說,都是溢滿了這樣飽和的歡樂,我以為作為一部音樂電影,最為重要的當然是聽覺的渲染力,因而揉合了許多勵志電影元素的【海角七號】,加上本土的音樂環境以及語言,自然成為了專屬於我們的勵志佳作。雖然說在一些小部分的解說,因為格局過於龐大,枝節繁雜的原因未能更為細膩,但未能影響這部電影的精美,本片以高度親切的幽默對白適當補足那些未說明的,使電影的視角始終未曾模糊且偏離。


  那麼回到電影本身,我以為這樣浪漫且甜美的畫面,都濃縮在阿嘉等人所臨時組織成的樂團,在夕陽落幕時,卻能夠在黑夜的海洋裡頭散發光芒。這恰巧呼應了那傳達久遠的七封情書當中,總將那些如詩般的字句,取材於海洋、晚霞的原因,電影不停以兩個時空相互重疊為對比:擁有同樣名字的女孩、終究要分別的兩地戀人、迷戀同一片海洋。而那些溫暖的情節,也因而互補,找到了曾經缺憾的那一個缺角,因而補足。


  其他配角部分,實在是不得不說選角之精采,樂團的演員部分用了林宗仁、小應、民雄、馬念先、范逸臣這些原本就熟稔音樂的人才,魏德聖更順利捕捉了他們對於音樂的狂熱,幾場相互練團的段落更能顯現得出他們的化學效應,不同個性下的衝擊,而製造出更多精采畫面。


  我所欽佩的是,他們個性的不同,由一場凌晨的戲,他們同樣所凝視的,平靜的海,卻讓所有的不合,都歸為了平靜。而茂生出的更是另一段異國戀情的生成,這樣的段落推演,其實在國片史上不能算是巨大的突破,但卻直得讓國片的娛樂電影當中,畫上重要的一筆。另一場重要的段落則是在演唱會上,第二首歌以輕柔的,不插電的方式呈現,這不僅僅是作為在地環境的推銷,電影裡面也是深具影響的轉折。


  電影最終縮化在無語的一刻,在離別至港口的那幕,所有該說的未說的都終於說盡,也讓電影散發出一種跨越時代的史詩格局。讓我對這部電影所製造出的成就無比佩服,如果說與同類型小鎮勵志電影相比,美國有【十月的天空】,英國有【舞動人生】,日本有【扶桑花女孩】,從今天起我們可以驕傲的說,我們則有【海角七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色豆腐蛋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