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子彈列車.jpg

初聞伊坂幸太郎的殺手三部曲之一《瓢蟲》要被拍成電影,因是大衛雷奇執導、布萊德彼特主演,想是動作喜劇元素會有不少,也會有大幅度更動,只是伊坂幸太郎對於日本文學被拍成好萊塢電影,只希望能保有故事原有的高度娛樂,「我其實不在乎有沒有日本演員,或是推廣文化,反而希望越來越脫離現實更好」。

實際上《子彈列車》精準掌握了原作的宿命、巧合論點,主角「瓢蟲」(布萊德彼特 飾演)雖是王牌職業殺手,但是性格懶散、愛抱怨,他的衰運永遠如影隨形,總會不小心踩到水窪,想下車時會剛好遇上尋仇殺手,而「瓢蟲」在原作小說裡面甚至還因為一時好玩與有錢人家小孩交換書包,反而成為綁架犯下手目標,「瓢蟲」極度異常的黑色幽默感,讓他一站出來就是形象鮮明。

其餘角色,每個殺手即便戲份不多,但都個性鮮明,大衛雷奇在《子彈列車》呈現的賽博龐克美學,讓這個霓虹燈彩的日本,顯得更為活潑,相異於小說不時轉換故事人物視角,遊走在瓢蟲、水果兄弟(蜜柑、檸檬)、王子(喬伊金 飾演)、木村(安德魯光司 飾演)輪轉,慶幸的是即便是小說戲份不多的惡狼(壞痞兔 飾演)、黃蜂(薩琪畢茲 飾演),大衛雷奇也為他們製作了獨特的形象塑造,惡狼的拉丁風、黃蜂的百變樣貌,也讓觀眾仍能一直記住這兩號殺手。

因為故事發生在列車內,雖是各路殺手好漢的集結,更沒有刻意製造一個「麥高芬」讓眾人搶奪,每個人反而都有自己的目標,至於打鬥部分,大衛雷奇似乎更耽溺於拍攝死亡的奇景,「瓢蟲」遇到誰,幾乎那人就會死亡,但這也符合黑色幽默調性,大衛雷奇甚至不用誇張、複雜的動作戲,他也可以擄獲你的心。

然則《子彈列車》不若小說在結構上的發散,很巧妙的透過「白死神」一角,將所有殺手聚集起來,他們會同時登上這班列車是有原因的,即便他們都是身懷絕技,時常能決定他人生死,但背後也仍有「白死神」默默操控。

但不只這樣,背後其實還有更多的,我們看不見的東西。

殺手是為了復仇尋兇,不過電影卻願意賦予他們可愛的一面,尤其是蜜柑(亞倫泰勒強森 飾演)、檸檬(布萊恩泰瑞亨利 飾演)的互動,確實是可愛極了,檸檬滿口都是「湯瑪士小火車」,蜜柑則不停吐槽,實際上蜜柑在小說的設定還有一個是「純文學愛好者」,會不時提到杜斯妥也夫斯基、三島由紀夫或是吳爾芙,電影應該是擔心性格太複雜而刪除,不過蜜柑與檸檬的趣味對白,真的為這部電影加分不少,有許多時刻都讓我不停祈禱這對兄弟的戲份可以更多一點。

好運與壞運,彷若一體兩面,但是誰又能確定最後的結識好的呢?「長老」真田廣之在片尾要大家群起對抗「白死神」,那一刻竟意外比原作小說還要熱血沸騰,更向「瓢蟲」喊話,瓢蟲上的七個點,是因為要讓自己肩負厄運,為他人帶來好運,那麼運氣永遠都極差的男主角,這一瞬間才突然明白,一切的好運壞運或是巧合,都只是無法抵抗人生的宿命,不如就好好接受,或是好好擁抱,然後用伊坂幸太郎最熱愛的搖滾精神,繼續努力挑戰無數個可能失敗的結果,這樣看來,《子彈列車》還真是一部無比浪漫優美的電影。

這就是大衛雷奇用血腥、暴力構築出的殺手烏托邦,無論是日本、拉丁文化、西部英雄、囉嗦殺手或是天才智謀者,都能在這班列車上你爭我奪,我倒是很欣賞將「王子」改為女性的設定,讓喬伊金可能突顯可愛外表下的反差恐怖,而當真田廣之與麥可夏儂慢動作的相互砍殺,在這班幾近破壞的列車上,實在是顯得極美,另外一個讓人心馳神往的橋段是讓〈500 miles〉這首歌登場,聽似感傷卻又有種突兀的喜感。

話說回來,人生不也像是在一班子彈列車上,只要活著就是勝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故事雖然很短,但帶給人飽盈的滿足感,精彩極了。

來我的粉絲團吧

arrow
arrow

    白色豆腐蛋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