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蘭西特派週報.jpg


不准哭。
除非你開始珍惜眼淚。

喜歡魏斯安德森的電影多半是有一些童心存在,這樣一個滿腹經綸且天資聰穎的創作者,總有一群大明星願意追隨著他,甘心在魏斯的電影裡工具化,甚至成為過場角色,莎雪羅南、馬修亞瑪希、克里斯多夫沃茲以及威廉達佛等金獎明星,都在片中稍縱即逝,這也大概是魏斯安德森電影的魅力所在了吧。

置中影像,打破空間的橫移鏡頭,跳躍式的對白敘事,荒誕的口吻,講述一個正經的故事。

《法蘭西特派週報》相較於魏斯安德森其他電影,無疑顯得資訊量更為爆表,美媒《綜藝報》曾指涉賈克大地的《遊戲時間》、希區考克的《擒兇記》以及高達的《一切安好》等25部電影,都是《法蘭西》的取材來源,這不僅是魏斯對於紙本刊物與傳統媒體的情書,更直接來說,是一封獻給所有以情書為媒介的情書,每一楨畫面都充滿深情,隔著銀幕對著每個人分享他對不同藝術文化的愛。

《法蘭西》以3篇報導串聯這個迎向夕陽產業的刊物,以藝術、革命與美食為主,皆為法國文化的核心,3個記者包括J·K·L·貝倫賽(蒂妲史雲頓 飾演)、法比安紐伯格(法蘭西絲麥朵曼 飾演)以及羅巴克懷特(傑佛瑞懷特 飾演)皆以一種美國異鄉人的眷慕情懷,看待他們眼中的法國,時而俏皮,時而荒誕,並用他們的文筆記述那個不可復返的當下,他們是旁觀者,也介入敘事之中。

論及藝術,摩西(班尼西歐岱托羅 飾演)是一名古怪畫家,曾犯下殘暴的血案,在暗無天日的監牢裡邂逅真愛西蒙(蕾雅瑟杜 飾演),描繪她的盛年,讓她的美貌留下無垠痕跡,而當這一切與資本主義連結,彷彿都將失去原色,他將自己真跡畫在牢籠牆上,卻終究只能留下一個故事。

論及革命,中年女性紐伯格開頭哀嘆自己青春已逝,隨後進入一群年輕人的革命,打從心底欽羨這群孩子明明什麼都沒有,仍願意以性命相搏,就為了他們心目中可能永遠不存在的理想國,而後有人莫名離去,似乎在名不見經傳的革命之中,終究會被遺忘,但仍有一支筆紀錄他們的故事。

論及美食,背後其實是一連串綁票案件的追逐,這篇也是魏斯安德森向他崇拜的巴斯特基頓、賈克大地風格活用最徹底的一段,鋪天蓋地的槍戰追逐,看似與主事件完全無關的主廚,卻扭轉了整起綁票案件的關鍵,而我著迷於他總是自稱為異鄉人,卻為自己下了憂傷的註腳,「我們始終在尋找自己缺失的東西」,換得記者羅巴克浪漫的回應「如果運氣好,我們會在這個稱之為家的地方,找到自己缺失的事物」。

概念很雜,資訊很多,《法蘭西特派週報》真的典型就是讓眼睛與頭腦來不及反應的傑出佳作,值得觀眾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定格逐一觀看時,都能發現不同的驚喜,而當3篇精彩絕倫的報導落幕,故事回歸單一,我們看見這個始終溺愛文字創作者的主編,古典老派並且固執,提到他的辦公室哲學,第一個就是「不准哭」,眼淚在他的生活裡不存在,明明不喜歡各種私人情緒夾雜,但他的記者們卻只寫自己角度的故事,偏離主題,這讓魏斯安德森的真正創作手法顯露,他要你觀看這本雜誌,用美國文藝青年的筆法,再用法國電影的框架,佐以馬卡龍繽紛顏彩,調皮的走位調度,你在觀看的電影當下,確實很難不被吸引其中。

故事怎麼發生?班雅明曾記撰「說故事的人」就是敘述過去事實的人,只是魏斯這一回用了Youtuber、TED演講、廣播、劇中劇、脫口秀採訪以及動畫片,挑戰敘事的不同形式,這些作者都曾經在場,真的體會過這些故事,終究成為凝固在銀幕的永恆風景,不管外頭的流水年華,理直氣壯的喊停時間。

記憶便也是最美的創作,只有回顧時,清晰理解不會對自己撒謊,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的歲月,偏執卻又誠懇的詮釋,無論用畫筆、用影像或是用食物,短暫的歡愉就能治癒傷痕,成為擦身黑夜的燦爛花火,即使只有一瞬間也沒有關係,坐在戲院裡的我們,明明又想起主編那句「不准哭」,但不知怎麼回事,眼淚就潸然的滑過臉頰,只是無論如何,告別再怎麼浪漫,畢竟也仍是告別。

來我的粉絲團吧

arrow
arrow

    白色豆腐蛋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