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歌之所以救贖人,在於那些貼切且溫柔的樂音裡面具備著說服人心的柔情面貌,原來不是只有我一人寂寥,觸及內心的脆弱面,就此被一首情歌打倒。《你的情歌》將故事拉到花東,畫面乾淨恬美,3個各自有心事的人都因為音樂聚在一起,也有了人生的轉折。
從此而觀之,《你的情歌》的片名特地冠名以「你」為受詞,便在於電影那種最原始美好的情懷,再動聽的情歌,要是沒有了受詞,這一切便不成立。
情歌接續了人生,一唱再唱,重複性的吟詠情愛便帶來了幸福,迎向了理想,讓《你的情歌》可以包裝在3個主角各自的困頓無助之中,展現出真實的我們。
職場失意的優秀教師邢致遠(傅孟柏 飾演),曾經一度是最意氣風發的聰明人,沒想到十餘年過去,只剩下他一人還在堅持理想;外貌與才氣兼具的余靜(柯佳嬿 飾演)失去了愛情,逃向回憶,來到花東想要自我救贖,卻不知道這樣的堅持是否為正確;孤獨憂鬱的李東朔(謝博安 飾演)將所有情歌的情感寄託在余靜身上,卻又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
情愛若唱得出來,其實簡單,說得出來,卻比較難。
我們只好不斷質疑自己,哪怕是天頂上有晴艷的藍天,有山,有海,以為能透過音樂盡情訴說真正的自己,後來卻發現好像不是這樣,戀人寄託於戀,卻只能是朋友,又怕多說一句,連朋友都做不成。
《你的情歌》的情歌到了後來,便也成為了載具,乘載的是眾多角色在花東美景之中,說不出口的話,表達不出的告白,想要跟那個人說,在我每次唱完情歌之後,多想對妳說,妳的存在讓這些詞曲有了力量,也讓我更好。
電影清晰辨識了每一個情感的案發現場,他們在日式木製房屋裡面又唱又跳,漫步在海岸線,眺望地平線,想要到更遠的地方去,卻又清楚這裡也許就是世界的邊緣,那些曖昧與失望,在故事裡面不斷轉折,男人與男孩,對望彼此的幼稚,想要一起成長,卻又被愛人牽絆著,究竟什麼是未來呢?為何一首情歌有停歇的休止符,但是我們的愛情卻只能停在那裏形成斷句,沒有接下來的故事。
「七月男孩」在歌唱比賽的過關斬將,便不像是勵志的體驗,而像是自我溫暖的撫慰,很久很久以後,我也許會記起有這麼一刻吧,我們一起唱歌的時候,吉他抱在手上,就以為是永遠。
大量在電影裡面出現的奔跑、凝視以及吶喊,也成為生命片段中的一向年光,微微的閃爍,提醒著我們有過青春,曾經對某個人那麼放聲高歌,拔高尾音,細膩處理每個要獻給妳的轉音,只是到了最後還是會分離,仍不時看著手機螢幕傳來的每一個訊息,會不會有一句話,來自於妳,這樣我就可以放心。
《你的情歌》看到後來,原來不是你的,不是我的,而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