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說過,生命是一種疾病,在《異形》系列電影裡面來說,一點也沒錯。
史蒂芬史匹柏在1975年拍攝《大白鯊》一舉擊碎美國人對於海洋、沙灘的美好商業投射,雷利史考特則在榮景蓬勃的太空競賽、登陸月球之後的1979年拍出《異形》則讓全球影迷徹底恐懼暗不見光的外太空,開場6分鐘毫無劇情介紹,也沒有任何台詞,透過古典的沉浸式鏡頭帶領觀眾一探諾史莫號太空船的內部,充滿野性的太空怪物蟄伏在暗處準備大開殺戒,一如那句經典的海報眉批,「在太空中,沒人聽得到你尖叫」。
《異形:羅穆路斯》則是影迷苦等45年的佳作,是因為結合《異形》的密閉恐懼,《異形2》的刺激感官大戰,甚至重塑了《異形3》的陰森淒冷以及《異形4》的母性命題,就連《普羅米修斯》、《異形:聖約》的哲理思辯,都能清晰融入其中,充滿毀滅的詩意,在永不見光的外太空,活著就是一種恩賜。
實際上,雷利史考特從不諱言《異形》裡暗藏著母親生育的恐怖想像,對於性暴力的批判,首集其中一段讓生化人在滿是色情圖片的房間,用力將雜誌紙捲塞進蕾普莉(雪歌妮薇佛 飾演)的嘴中,在上位者、殖民者暴力的征服,形同於男性對於女性多年以來的壓迫,所以主角英雄設定為女性對抗粗暴的壓迫者,顯得格外有意義,題外話,當年編劇丹奧班農、羅納德舒賽特撰寫劇本時從未考量主角應是男性或女性,是在製片人亞倫拉德與導演雷利史考特的主動建議,才決定以女性英雄為主,結果創造出影史最經典的女英雄,慈愛、勇敢、堅毅而且聰明睿智。
那麼《異形:羅穆路斯》則會生成什麼樣的電影,因為將故事設定在《異形》與《異形2》之間,當然做足了承先啟後,更帶領觀眾重登《異形》的諾史莫號太空船,另讓早已離世的老牌演員伊恩霍姆飾演的仿生人艾許,在歷經全身支離破碎之後再度回歸,甚至成為要角之一,這讓老影迷十足驚喜了。
不過導演費德阿瓦雷茲功不可沒,一改《異形》系列將殖民歷史、生命倫理擺在主要敘事,費德完全將他在虐殺恐怖片《屍變》、《暫時停止呼吸》系列的「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藍領階級年輕人勇闖恐怖禁地」理論,精彩切合進入《異形:羅穆路斯》的世界中,他們只想鑽漏洞獲得蠅頭小利,殊不知即將大難臨頭,我們早將這樣定律套用在傑森、佛萊迪或是麥可邁爾斯,對於《異形》系列來說,還真算是一個嶄新的嘗試。
但因為《異形:羅穆路斯》實在太迷人,不只是對於首集的簡單延續,更是透過故事推演,對於異形宇宙的世界觀再次深度挖掘,讓我們透過艾許之口能夠得知,威蘭公司到底想要什麼,全因人類過於脆弱,需要覓食,需要空氣,需要水,渴望能在異形怪物的身上得到讓自己百折不摧的方式,這是普羅米修斯之火,只是普羅米修斯最終的下場是成為老鷹的食物,一如人類終究成為異形繁衍的客體。
有了哲學意象的前提,不過《異形:羅穆路斯》依舊不負暑假大片的期待,可說是製作團隊在一部娛樂大片當中,徹底融入B級恐怖片元素的大型展演場,片中好幾次墜落的太空船亦像是伊卡路斯,在廣袤的宇宙裡面激起火花毀滅殆盡,寂靜的畫面看來充滿詩意,外加上這類型電影固有的公式,同樣也是《異形》首兩集就奠定的傳統,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中段面臨全軍覆沒,最後讓女主角以一己之力殺出重圍,只是《異形:羅穆路斯》在傳統三幕劇結構做得特別有巧思,尤其是第三幕,透過電影前大半段布局的無重力裝置、酸性溶液以及託運重物貨艙,都逐一埋下線索,在第三幕的反擊營造出大快人心的爽感,面對真正的怪物,得用智慧去克服,無論是致敬舊作的電梯井打鬥,再加上創意十足的穿越酸液,都讓人看得大呼過癮,這是人類面對恐怖壓迫之下,永遠不變的定律。
卡莉史派妮當然很好,作為去年的威尼斯影展影后,原先還好奇身形嬌小、輪廓柔和的她如何接任雪歌妮薇佛、歐蜜瑞佩斯,但她的眼神非常堅毅,動作也很敏捷,即便一眼望過去不認為她是女英雄,看到電影後段也會被她的表演給說服,這就是演技派的魅力吧。
此外,電影根本完全暢快重寫了《異形4:浴火重生》的劇情,透過片中的小凱(伊莎貝拉莫娜 飾演)一角,直喻母親對於親生子女的恐懼,而且寫得更順理成章,這讓原本就喜歡《異形4》,卻為該片評價不盡理想所苦的影迷們來說,自然是相當開心吧,證明這故事本質終究是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