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改編林立青的散文集,但影集版的故事性濃厚且妙趣橫生,幸賴以李銘順、游安順以及薛仕凌看起來似乎完全不搭,但卻充滿化學效應,《做工的人》洋溢著藍領階級對於躍升上流的想望,以喜劇為體,內在卻蘊藉著身為工人,不被世俗認可的一面,幾位主角們即便看似粗俗,但都特別真情,即便李銘順的閩南語不算特別輪轉,也沒關係,我們依舊會愛上這3個噗嚨共。
電影版選擇以前傳形式呈現,當時的阿祈(李銘順 飾演)、阿欽(柯叔元 飾演)這對鐵工兄弟才剛在一場大型工地遇到同樣急公好義的好兄弟昌哥(游安順 飾演)、阿全(薛仕凌 飾演),這群長不大的老男孩們向來愛好飲酒、抽菸以及閒聊,對於家人又有無限關愛。
或許是台灣寫實戲劇一被拍成電影版,就有一種刻意成為歡樂喜劇的荒誕感,《花甲》電影版加入穿越時空元素,《婆婆》則有尋找大明星,《做工的人電影版》則有場面盛大的綜藝競賽節目,再加上找來天心演出一名虛假律師,透過美貌誘騙主角群,故事決定在這樣的荒謬氣味下延伸,一開始總有一些錯覺,這真的是我當初愛上的《做工的人》嗎?那個隱含著資本社會對工人階級的不平等眼光,如今這群工人變得只要樂天、團結,被政府機器、財團的欺壓,就彷彿消失於無形,3位噗嚨共這回不知是否因為前傳,性格變得更單純,即便他們的可愛、善良,是我們這些觀眾當時愛上他們的原因,但也覺得有些刻意。
但如果轉念一想,是為了讓《做工的人》的遺憾結尾,能有一個比較適切的真正句點呢?《做工的人電影版》最後才揭曉,其實整個故事的主是敘事者是兒子小傑,父親與叔叔雖然年紀輕輕就離世,但他們留下給後世的是無止盡的善良,只要溫柔,才能夠傳承,讓下一代變成更好的人,這讓導演鄭芬芬能夠不忘添入自己的人文關懷,莫名的,在最後幾分鐘開始,也願意善待這整部電影帶來的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