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一定要相信,《懼裂》的最後20分鐘,可以讓血腥恐怖片的信徒完全高潮,完全是血漿四溢的驚人視覺饗宴,也是年度大銀幕必看。
很久不見黛咪摩爾,這回大膽全裸主演《懼裂》,仔細一想,確實除了她以外也想不到其他人可以演這個角色,伊莉莎白,曾經是眾星拱月的絕世美女,但終究敵不過歲月,即便對於身材、容貌的自我標準要求甚高,也終究會年華老去,伊莉莎白遭受到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對待,她也不是沒想過轉型,無奈這個沙文主義的社會只認定她是花瓶,她憑藉她的美貌成名,卻也撕不去這個標籤。
女性導演柯洛里法吉特首度執導的《浴血狂花》或許仍顯粗糙,但相隔7年後推出新作《懼裂》,則是刻意運用男性性愛凝視、雌性競爭以及性別不公等對待的社會議題之下,套用柯洛里法吉特向來熱愛的血腥恐怖片,打造出一個高度娛樂的視覺饗宴。
娛樂,是的,這確實就是《懼裂》最重要的關鍵字。
柯洛里法吉特受訪時曾被問過最喜歡的導演是誰,當時她提及約翰卡本特、大衛林區以及麥可漢內克,有趣的是,3位導演的風格在《懼裂》裡面都有巧妙鎔鑄而出,約翰卡本特的肉體怪物、大衛林區的詩意詭譎以及麥克漢內克的壓抑與憤怒。
單從尤格藍西莫最為熱愛的魚眼攝影視角作為影像開端,我們在僅限的視角裡看見伊莉莎白雖然看似高傲,實際上內心缺乏安全感,她依舊美麗,卻抵不過這個世界的惡意,公司高層哈維(丹尼斯奎德 飾演)在他面前展現難看的吃相醜態,這世界完全不在意,男性們總用嫌惡眼光看待,這世界也完全不在意,而當她內心困頓,轉而決定注射非法藥物「完美物質」,透過注射藥物的細胞複製物質,創造出更年輕、更好的另一個自己,也就是「蘇」(瑪格麗特庫利 飾演),但這兩個「自己」卻又完全不同,她們沒有共享記憶,只是共享同一具身體的分裂。
想起佛洛伊德所謂「本我」、「自我」的設定,伊莉莎白當然屬於「自我」,對於社會的實現價值,顯得格外內斂隱晦,年輕的蘇則是遵從自己的慾望,擁有精緻美貌,自然不受任何控制,此外則有高飽和度的顏色,外加刻意的凝視鏡頭,特寫著女性的胸部、臀部以及美腿,最後定焦在她們美麗的小臉,美麗成為了苟同這世界的表演,沒有人可以逃脫。
但非常喜歡《懼裂》為觀眾帶來的視覺焦慮,刻意不對稱的畫面,飄忽不定的手持鏡頭,再加上時而爆裂的配樂,聒噪、憤怒,更成為了女主角內心的畫外音,也預告著伊莉莎白與蘇雖然同屬一個人,但就像電影暗示的母體與女兒,她們總有一天會徹底決裂而分開。
只是電影又丟出一個最可怕的解釋,會不會,她們永遠無法分開?
而當必然出現的暴力衝突、血腥對峙出現之後,《懼裂》在結尾部分卻展開血淋淋的反擊,前半段那具充滿物化意味的「至少她的器官都長在正確的位置」,最後則被徹底翻轉,你貪圖凝視的美好女性身體,那就改變成你再也無法凝視的恐怖,原本是被物化的女性,透過不可預期的發展,讓銀幕內外的所有觀眾,都只能陷入極度不安,卻又大開眼界的奇觀。
面對容貌焦慮、男性凝視,讓眾多女性陷入自憐與自憎的背後,肉體迸裂,血漿噴發,究竟,是誰在養成怪物呢?看完電影的你我,都早有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