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忘了這座城市會唱歌。」
即便《噤界:入侵日》因為將故事格局放大,從一個家庭擴展到一個城市,但是主要角色卻又僅有少數人,到一開始我們方才知道這是屬於「紐約」這座城市的電影,一開始的喧囂嘈雜,瞬間讓外星怪物入侵,生靈塗炭之後轉為寂靜,《噤界:入侵日》選擇紐約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的911事件,外來入侵者讓人陷入無止盡的沉默,而作為平凡人的主角最終當然不可能擊退強敵,而是選擇援救外國人(劇情設定為英國法律留學生)離開,回到自己的原鄉城市結束這一切,即便故事可能不如預期,但這樣的敘述還真是浪漫。
語言是一種力量,《噤界:入侵日》作為前傳,故事主角是癌症末期的詩人小莎(露琵塔尼詠歐 飾演),與自己的愛貓佛羅多準備度過餘生,情節更設定她早已活過醫生預判的壽命,也就是說,可能她隨時隨地都會面臨死亡,開頭那一句「我可能再半小時就死了」甚至所言不假。
不過《噤界:入侵日》作為系列故事前傳,是有原因的,並非要解釋聽覺靈敏的怪物們起源,而是根本溯源,講述系列電影的核心主題,「我們如何面對死亡」,《噤界》首兩集是面臨摯愛親人死亡之後,如何在重重危難中活下去,《噤界:入侵日》則透過一個癌末病患看似微不足道的心願,表達她對這座城市的愛,其實能否吃到披薩也不重要,她只想死在那個曾擁有美好童年的披薩店,與懷念甚久的父親一起迎接生命的終點,所以必須內用,不能外帶,而當小莎遇到性格怯弱的艾瑞克(約瑟夫奎因 飾演),卻也激發了她的母性基因,她從未成為母親,病痛永遠不會允許,短暫的生命也即將結束。
而當這一切套用「怪物入侵」的母題,反而讓《噤界:入侵日》成為迄今三集最具詩意的一集,貫穿整部電影的詩句,從一開始的厭世到後來的禮讚,小莎的瘦削身軀在眾多怪物包圍的空蕩蕩城市裡,即便孑然一身,也有一種決絕感,就要告別了,但要以什麼回憶來向世界告別呢?也許就是一次奮不顧身的救援。
相比之下,可愛的萌貓佛羅多,雖然總是很乖巧的不發出任何聲音,甚至行動時也會小心翼翼不製造聲響,則是吸引觀眾注目的另一亮點,同樣製造不少緊張橋段,尤其喜歡艾瑞克尋找藥物那一段戲,佛羅多還真的差點又引來許多怪物。
如果說《噤界》首兩集講述人類不能沒有聲音,那麼《噤界:入侵日》的「聲音」則象徵著更形而上的藝術表徵,小莎父親鍾愛的音樂,小莎自己熱愛的朗誦詩句,世界不能缺乏藝術的存在,唯有藝術,證明我們活著。
然則《噤界:入侵日》一以貫之,始終證明這是屬於戲院大銀幕的電影,在於音效總是製作得細膩,環境音層次分明,搭配主角群的躡手躡足,讓我們觀眾彷彿也置身其中,雖然在情節上力有未逮,但仍然穩住了系列招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