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遊戲意味著永遠的鄉愁,音速小子索尼克必然在童年有其位置,然則故事橫衝直撞的闖關模式,不見得符合當下的時代環境,這一回讓索尼克的故事更為豐滿,讓他天生疾駛的音速變成一種象徵,不斷逃離,不斷躲藏,也只能獨身生活,就是為了生存下去。
《音速小子》明明這麼單純,一如其他遊戲改編電影,但也赤裸裸的展現孤獨的恐懼,就像每一個小孩一樣,都曾有過眼巴巴望著團體生嘆的時刻,好想跟他們一起玩,如果可以也想要打棒球、吃垃圾食物或是玩電動,人與人之間相互依靠才有了大步邁向前的意義。
一個人跑得太快,其他人追不上,想要減輕速度好好陪一陪同伴,卻又怕會失去自己原始的模樣。
所以《音速小子》的單純,竟也有了幾分不單純,省去類型電影會有的說教場景,長久以來沒有經歷過群體生活的索尼克,不知如何與人溝通,所幸他遇上的湯姆警長(詹姆斯馬斯登 飾演)是個低調沉穩的大男孩,不排斥一起玩樂,而當他們一同在酒吧恣意狂歡,喝酒、射飛鏢、騎馬或是打架,幼稚的總和也成了青春。
索尼克的造型更改,變得不再擬真,讓這類型動畫與真人的結合,多了幾分天馬行空,不得不直呼這招的臨陣更改做得真好,在情境喜劇影集《公園與遊憩》表現不俗的班許瓦茲,就是音速小子的極佳代言人,聲音表情很活潑且幼稚,卻又充滿淘氣,不會讓人討厭。
或許我們更感謝有這部電影,才能成全我們從小就著迷的喜劇天王金凱瑞,如何再度於大銀幕前展現擠眉弄眼的瀟灑魅力,看他舞動身軀展現搞笑魅力,徹底展現出一個討厭卻又可愛的反派「蛋頭博士」,玩遊戲玩了這麼多年,還沒看過這麼討喜的蛋頭博士。
而當《音速小子》進入美國西部的現世,再加上那場酒吧戲,竟也有種牛仔的既視感,索尼克只懂得往前奔跑,背向所有的危險,而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也有了善良的夥伴,才決定換個方向,這一回要衝向敵人,讓自己所珍視之人能夠幸福。我們之所以喜愛《音速小子》,更在於電影擅長營造速度感,近乎《X戰警》前傳系列的「快銀時間」,風格俏皮,也很適合這部電影的風格,讓整部電影的代入感很高,很容易讓人進入角色,我們也像索尼克一樣,覺得自己總是很怪,需要獲得認同,卻又不知道怎麼做。
其實做自己就對了。
《音速小子》滿足遊戲迷,無論是金環、紅色球鞋、集氣後捲成一顆球的絕招或是蛋頭博士的戰機,再加上片尾畫面出現的某個角色,無不讓遊戲迷感到驚喜,做為一部介紹主要電影背景,順勢帶入遊戲經典元素的電影,故事無疑是及格的,但也讓人忍不住開始期待,未來如果拍續集,一定也能加入更多元素,我也已經開始期待起金凱瑞的回歸,希望他能再度演出「蛋頭博士」,這個讓人極度喜愛的可愛反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