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母親!.jpg

就在戴倫阿諾夫斯基的《挪亞方舟》略為失了準頭,這個一貫殘忍且擅長於賣弄恐懼的導演,中規中矩重現了「挪亞方舟」的盛景,我便一直覺得他想拍的宗教題材不該用這麼簡易的方式呈現,他是視覺上的巨擘,應該要有更多花樣才對,也許是因為這樣,才有了《母親!》,電影一開始讓觀眾誤認為是一部家庭驚悚通俗劇,隨後在不斷的高壓劇情之下,故事昭然若揭,是一個造物主、大地之母及愚蠢人類們之間的故事,而這才是「母親」,是誕生,也是殞落。

戴倫熱愛「崩潰」,他覺得這種情緒是創作的來源,在他的電影裡面的每個女孩都能是聖母,也能是公主,但她們都必須千錘百鍊,而男性不需要,他們沒有資格獲得升級。於是在《母親!》的開宗明義之下,哈維爾巴登的角色即便是全能的主,也終究只能成為背景,我們看到片中的母親不斷蛻變、犧牲然後再度重生。

這部電影裡面所有的角色都沒有名字,全片的第一句台詞,是女主角起床時說的「Baby」,這也是電影的重點,我們從《母親!》裡面看到聖經的概論形成,只是以殘忍狂暴的方式出現,一開始讓人想到羅曼波蘭斯基的《失嬰記》,但看到後來才發現這片應該是致敬彼得格林納威的《魔法聖嬰》,透過不斷殘忍的犧牲,才有了神的錯誤,也有了神的完美。

這對戴倫阿諾夫斯基的影迷來說,無疑是場驚喜,我能理解給予電影惡評的歐美媒體們為何有這樣的想法,在他們眼中無法理解這樣的模式,確實也是戴倫阿諾夫斯基的惡趣,觀影的當下我不斷思考,這其實根本是戴倫為了展現視覺炫技所做出的類型劇,而非為了詮釋宗教。將宗教神學賦予殘忍恐怖化,幾乎沒有導演比得上同時也是神學研究者的保羅范赫文還要厲害,戴倫阿諾夫斯基其實拍了這麼多的電影,都是在表達他對保羅范赫文、已故動畫大師今敏的孺慕。

《母親!》是部很厲害的電影,不只是亞當、夏娃、該隱與亞伯,耶穌為了眾人而犧牲那樣簡單,電影接近結尾時,瀕死的女主角再度與丈夫對話,並問說:「你到底是誰?」男主角則回應:「我就是我I am who I am。」這段話明顯也有雙重意義。出埃及記三13-15明白記載,摩西曾問上帝:「以色列人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上帝回應:「我就是我I am who I am。」這句話其實是希伯來文,摩西十誡中有「不可妄稱你上帝的名字」的嚴肅規定(出廿7,申五11)後來在聖經引述成「我是自有永有的」,這句話也等同於「我就是萬能的神」。

這是神的故事,就那麼簡單,是創世紀,也是世界末日,戴倫阿諾夫斯基雖然一再以他的新片宣告,他此生恐怕再也沒有作品能夠超越《噩夢輓歌》,但我也一直樂見看到他在視覺影像上的殘酷炫技,《黑天鵝》亦然,《母親!》也是。

來我的粉絲團大平台吧

arrow
arrow

    白色豆腐蛋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