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丁塔倫提諾曾在媒體前提及他二十年以來最愛的電影就是日本片【大逃殺】,暫且不論這片的影響程度為何,都反映了昆丁的兩個極明顯的愛好,一個是亞洲片,另一個則是嗜血暴力片,從【霸道橫行】、【黑色追緝令】、【追殺比爾】以降皆為如此。

原先瀕臨破產的溫斯坦影業,卻因為【惡棍特工】的大發利市重新復甦,經歷過瘋狂熱情的【瘋人鋸院】以後,昆丁塔倫提諾很認真嚴肅的在坎城影展宣布,這是他一生當中最想完成的偉大作品。我以為從前那個長於打破慣性敘事,顛覆一般電影語言的昆丁塔倫提諾,會以什麼樣的風格,去描繪這段反納粹的歷史,卻又顯得如此惡搞瘋狂。

果然在電影一開頭便闡明了「Once upon a time in nazi-occupied France」,這是個什麼樣的歷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昆丁塔倫提諾那種調皮搗蛋的本領。電影在北美的賣座可能源自於昆丁塔倫提諾影迷的大量繁衍,或是溫斯坦影業的強力宣傳,更或者是布萊德彼特的票房魅力,但我卻在觀看【惡棍特工】的當下,感知到了一些可惜的情緒,這絕對是一部很昆丁塔倫提諾的電影,故意窄化觀眾的認知,卻又在下一秒完全顛覆,這就是昆丁塔倫提諾,永遠都沒有人知道他的下一步想做什麼。

尤其這是一部聚集眾多明星,除了好萊塢的布萊德彼特與黛安克魯格以外,更聚集了許多海外演技明星提爾史威格、麥可法斯賓達、Mélanie Laurent、Daniel Brühl 這些歐洲明星。我們都知道昆丁塔倫提諾最愛的就是惡搞大明星,絕對可以操控的局面則是他的反高潮,這些明星可以在莫名的狀況離場,甚至掛點,他所草擬的新歷史格局,就是專屬於昆丁塔倫提諾的瘋狂美學。



故事從猶太少女蘇珊娜的復仇開始,克里斯多夫沃玆的神經演出堪稱開頭首段的完美演出,一場在碧綠草原上的奔跑讓蘇珊娜的逃亡添增了許多突梯之感,也從這一幕開始,讓我們這些昆丁塔倫提諾的信徒開始發現,是啊,這就是昆丁塔倫提諾,除了他以外沒有人拍得出這麼突梯卻又美麗的畫面。

但接下來的故事則有所轉折,納粹第三帝國在昆丁塔倫提諾的眼裡所呈現的感受,不是引發戰爭的邪惡導火線,也不是承擔歷史罪惡包袱,則是他所強調的巨大體制,野蠻粗魯的美國屠夫拿著一根球棒就讓整齊完備的德國納粹聞風喪膽,更具殘忍且更具威脅的邪惡,來自於社會底層。我以為這就是昆丁塔倫提諾的影像浪漫,他開始玩著專屬於自己的電影語言,想要讓這種體制完整的被摧毀。

不過我知道,假設只有這樣,那我一定是個不懂昆丁塔倫提諾的人。

他可以在嗆辣生猛的【追殺比爾】之後,叨叨絮絮的在【追殺比爾2】裡頭擊破了英雄主義的虛偽。他是個擅長反高潮的大孩子,所以他故意在些許片段裡面露出本色,一場酒吧的混亂槍戰(完全突破於階級之外的爭鬥),電影院大屠殺(對於影像追尋的迷戀?),其他的地方則又重複了原本的他。但我很喜歡那一句克里斯多夫沃玆所說的:「真相往往欺瞞人們,謠言不管是真是假,都一定有可取之處。」迭有佳句的他開始在這個虛構的歷史裡頭,敘述出他的電影美學,甚至於我認為,電影裡面最重要的概念,還是電影的力量。

容易燃燒的膠捲底片,卻是讓戰爭結束的關鍵。在最後的第五章裡頭,昆丁塔倫提諾無可救藥的呈現了他對電影的狂熱,他顛覆了歷史,納粹第三帝國的崩壞,竟然是落魄在一間小電影院裡頭。當我們看到成群結隊的納粹高官爭先恐後的逃亡,卻又一一被撲殺之際,則有一種瘋狂殺戮的快感,那種巨大的血腥幽默,又能夠在他的影像魅力裡頭展露無遺。另一個部分則是在電影【祖國的榮耀】裡頭,這部沒有劇情的瘋狂屠殺片竟然獲得全場如此愛載,那是什麼原因,是昆丁塔倫提諾對於暴力血腥的愛戀嗎?回過頭看他最愛的【大逃殺】,竟有些許契合之感。

不愧為昆丁塔倫提諾,但我還是必須老實的說,對於整部電影而言我仍有失望。在【黑色追緝令】的風光以後不斷挖掘自我的昆丁塔倫提諾,在拍了慘不忍睹的【Jackie Brown】之後,【追殺比爾】才是他終生電影理念的傳達,尤其是第二集裡頭鄔瑪舒曼與大衛卡拉定的對話,更是呈現了他改造電影語言,完全打破格局的瘋狂,曾經為一代英雄的他卻也受到盛名之累而無法突破。那麼【惡棍特工】來自於他對電影藝術最原始的熱情,多場近距離的血腥特寫一樣很昆丁,但我卻知道少了些什麼,比較起【瘋人鋸院】的乾淨純粹,或是【追殺比爾】兩集的自我挖掘,昆丁塔倫提諾這次沒有直擊到他想傳達的概念裡頭,最深層的一面。雖然我不知道在坎城評價為何如此之差,但我仍能懇切確定,這不會是一部失望的昆丁塔倫提諾,這是一個很好的電影,只是影迷們會擁有更多期待。

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昆丁塔倫提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白色豆腐蛋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